20年后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了普通美国中产,可她的人生就失败了吗?

在任何专业领域努力耕耘,都可以拥有一片天空。而世界上并没有平凡的人,只不过精彩的方式各自不同而已。

在任何专业领域努力耕耘,都可以拥有一片天空。而世界上并没有平凡的人,只不过精彩的方式各自不同而已。>>>对出国留学感兴趣,我要咨询!

 

高考结束,家长群里在传韩寒和刘亦婷的故事。

 

看到媒体和家长们说:韩寒当年叛逆,如今却相当成功;哈佛女孩怎么样呢?不过是泯然众人,变成美国人而已。

 

“泯然众人”就是失败?

 

刘亦婷"泯然众人"了吗?她失败了吗?

 

大家对韩寒的称赞是这样的:出了书、赛了车、当了爹、还上过《时代》的封面。

 

然而我想说:能上《时代》封面,是因为韩寒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一种现象。《时代》杂志挑选封面人物,希望从他身上折射一个国家在社会发展和民众思维上的变化。这跟人物本身取得诺贝尔奖、为人类作出贡献,还是有本质区别的。说韩寒的成就大于刘亦婷,然后下结论说刘亦婷是失败者?请先等一等。

 

那么刘亦婷做了什么呢?大家看到她从哈佛大学毕业,在美国生活,嫁给一位美国的律师,于是说她对中国没有关注了。

 

 

我去搜了她的履历:她的早期工作是在波士顿咨询。这是一家美国**尖商业公司,它服务的客户是全球的,包括中国的华为。华为能够从一家中国企业,走向世界变成行业领军,得益于波士顿等咨询公司给的宝贵的建议。

 

华为CEO任正非先生前不久接受采访时,也特别提到:我们应该把美国政府和美国的企业分开来谈,不要极端民族主义。美国企业在华为成长过程中,做出了很多贡献,教明白了华为如何走路。

 

而我也想说:美国是小政府、大社会的模式,企业不一定支持政府。这次的贸易冲突,美国企业也纷纷在反对政府决策。

 

那么说回刘亦婷,她的确给波士顿咨询工作,可你凭什么断定她不参与中国相关的项目,没有帮助到中国的企业?再说了,绝大多数时候,当一个人能够用专业的态度和知识,服务于世界各地**的公司,带动全球行业更好的发展,中国企业才会受益,世界是一个整体!

 

再细看她接下来几份工作:从Vision Capital、睿实资本,到如今秦岭资本的COO,都在集中给中国企业做战略和投资。而她在成都的母校以她的名字设立了奖学金,她曾多次回到母校,给师弟师妹们建议和咨询。

 

 

人家的人生哪里失败了?!

 

而我们这边的思路是这样的:她曾经是****的人,是那1%站在公众视野里的人,而如今吃瓜群众的1%名人榜里,没有她了,所以她太失败了……

 

有人甚至总结道:人生**开始太早,后面就会走下坡路了。

 

出一本书,作者拿到的版税是很有限的。并且那本书主要是刘亦婷妈妈的育儿纪录,她从孩子出生就开始阅读大量的育儿书,并坚持在女儿身上实践,孜孜不倦写了18年的育儿记录,只不过孩子考上哈佛之后,被出版社出版了。

 

她们一家的人生一直在那里,只不过出书后,被你看到了而已;而人家现在的人生还照常进行着,只不过没被你看到而已……你凭什么来定义人家的“人生**”,又何来“下坡”呢?

 

 

很多华人有一种奇怪的思路,仿佛被媒体报道的,就是成功的,哪怕一开始被骂的网红,一旦红的时间长了,不管学识和价值观如何,都能变成励志典范;而那些在自己专业领域里低调耕耘,没有被大众媒体曝光的人,就是失败的。

 

这是典型计划经济时代的金字塔思路。一个人只有做了局长、总裁、明星,才是站在金字塔**端,才是成功的。然而,市场经济社会不是这样的。拿美国来说:中产阶层、有知识和专业能力、受过良好教育一群人,才是主流社会。而我们认识的**、CEO、明星,他们只是**社会,并不是主流社会。

 

**社会是被人认识的,却不一定是受人尊敬的。

 

而有良好教育、有专业素养、低调干事的人,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,一定是受人尊敬的。

 

我们今天鄙视刘亦婷,说她没名气,走下坡路……我们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呢?

 

但我想说:刘亦婷和韩寒的**,都不是被风水转来的!他们当然被好的机会眷顾了,可是,人家本身的能力还是在那里的。

 

 

韩寒当年的成名,是因为碰到了“新概念作文**”,这个比赛需要反传统思路的文章。

 

 

而孩子的一生很长,她也许应该早一点明白:学识和专业能力,才是一张不会过期的船票;它不一定带来名气,但它可以带来持久的财富,伴她在海上越来越自由的航行。如果她在专业领域乐在其中,人生会获得持久的幸福感。

有名,未必是自由的;

 

在任何专业领域努力耕耘,都可以拥有一片天空。而世界上并没有平凡的人,只不过精彩的方式各自不同而已。

 

聆听,但不要复制他人的经历

 

在她成长的20年来,中国社会的变化很大,其中包括:中国家庭开始关注教育的**,特别是家庭教育的不同方式。她妈妈受到家庭教育书启蒙,在她身上实践这些方法,并保持记录育儿日志的习惯。到她18岁时,积累了关于她成长的一手纪录,只是,如果没有她后来的**,这套纪录恐怕也不会被公众关注。

 

 

从书里面,我们能看出她的妈妈是一位好学、用心的母亲。从听觉、触觉、营养等等各方面给孩子启蒙和培养。这样执着的进行早期教育、主张父母“先学习、后育儿”的家长,在那个年代并不多。

 

现在,我们再关注刘亦婷,也该与时俱进,跟她交流新的知识和经验。不必抱着20年前的东西,谩骂或者膜拜。

 

在那个年代,和亦婷一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杨澜。很有意思的是,我曾遇到好几位对传媒业有抱负的师弟师妹,一定要报考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,因为杨澜是那里毕业的。可当我问她们想做传媒的什么方向,有没有关注新兴的数字化媒体,她们却没什么概念。

 

 

但路线怎么可能复制呢?时代早就变了!刘亦婷那个年代,孩子们中学才学英文,而现在已经提前到了胎教;杨澜那个时代,在央视露个脸,第二天**人民都认识了,而现在同样登上央视,你的职业想象空间早已不比当年……

 

值得交流借鉴的,永远是别人的方法,而不是他人的人生。

 

的确,即使方法全都对,可我们看重的往往就是结果本身。

 

于是,成功者说什么都是对的;失败者讲什么都是错的。

 

>>>对出国留学感兴趣,我要咨询!

感谢您对远播VPEA的关注!

资料下载

顾问老师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,

更多留学资料可与顾问老师索取!